前些日子,我在头条上刷到两则短视频,看完心里五味杂陈,像压了块石头。如今这世道,有些事儿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一则视频里,一位年轻农户的菜畦频频遭窃,心疼得寝食难安。可她总不能日夜蹲守,毕竟生计要紧。正为此事一筹莫展,来了位老妇和她的女儿,张口就质问菜是否喷洒过农药,接着便一口咬定,声称家人食用后中毒住院,进而索要两万元的巨额赔偿。农户闻言急忙辩解,自家蔬菜从不对外售卖,定是她们私自采摘。谁料老妇气焰嚣张,反过来倒打一耙,责怪农户未尽告知义务,这才酿成中毒事件。这母女二人,偷盗不成,反讹诈钱财,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另一则视频更加离奇。一条新修的街道两侧,分别住着两户人家。一边是孔武有力的三兄弟,另一边则是势单力薄的小家庭。那三兄弟竟蛮横地将自家的化粪池,横跨整条街面,直接修建在邻居窗外。受害邻居自然奋起反抗,请来调解员评理。可那三兄弟根本不吃这一套,蛮不讲理地宣称,这是占用公共用地,他们有权任意处置。调解员听得目瞪口呆,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撂下一句“法庭见”。
看完这两个视频,我真想问一句:这社会风气究竟怎么了?为何感觉蛮横无理之人愈发横行?这究竟是社会观念日趋开放的代价,还是我们坚守的道德底线已然失守?
想当年,人们常说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若是做了鸡鸣狗盗之事,定会颜面扫地,受人唾弃。可眼下呢?偷菜贼反倒气势汹汹,强占公共资源者也振振有词,甚至还有生育子女却要求他人抚养的荒唐行径。这种颠倒是非、毫无廉耻的做派,实在令人费解。
依稀记得儿时,村里谁家若遇上难事,乡里乡亲都会主动伸出援手,同舟共济。那时的人们,重情重义,谁要是做了有违良心的事,便会遭到全村人的鄙夷。可如今呢?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,似乎在逐渐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日渐加重的戒备心理,仿佛不占些便宜就会吃大亏。
究其根源,这种怪象与社会转型期中的某些变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过去数十年间,经济飞速发展,物质生活极大丰富,然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空虚。当“金钱至上”的价值观大行其道,当个人利益超越一切,一部分人自然会为追逐私欲而不惜践踏道德底线。
正如古人所言,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。当社会财富分配不均,当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一夜暴富,便会引发社会心理的失衡,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,突破道德的约束。
那么,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?答案显而易见,它会侵蚀社会互信,激化社会矛盾,致使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不断攀升。当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,当每个人都只顾自扫门前雪,整个社会便会沦为一盘散沙,丧失应有的凝聚力与活力。
当然,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。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,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与挑战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,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。
那么,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?依我之见,首先要重视公民道德教育,从小培养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要让他们深刻领悟到,诚实守信、与人为善才是立身处世的根本。同时,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体系,加大对失德行为的惩处力度,让那些横行霸道、毫无廉耻之人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除此之外,还应竭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,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辛勤付出,去实现心中所想。唯有当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合理,当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,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道德行为的滋生与蔓延。
请诸位谨记,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,不仅需要经济上的繁荣昌盛,更需要道德上的坚实支撑。倘若道德沦丧,那么即使经济再发达,也终将如无根之木,不堪一击。
股票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