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律宾每年夏天总得面对台风的考验,今年也不例外。三场台风加上西南季风的推波助澜,把全国搅得天翻地覆。
韦帕、范斯高和竹节草这些名字听着陌生,但它们带来的破坏力可不小。从7月20日开始,这些风暴陆续登陆,暴雨倾盆,洪水泛滥,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发。
到7月30日,国家灾害风险减少和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显示,受灾人数已经超过667万,死亡34人,受伤18人,失踪7人。全国17个大区71个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影响,193个城镇进入灾难状态,其中中吕宋地区最严重,270万人直接受害。
农田泡水48445公顷,房屋损毁15220所,基础设施797处被毁,经济损失高达93.16亿比索,折合1.63亿美元。
这些数字代表着无数家庭的生计被冲走,田地变泽国,道路桥梁断裂。
灾情这么重,根子不光在天灾,人祸也占大头。菲律宾的基础设施老旧得像殖民时代遗留的古董,排水系统从西班牙时期就没怎么升级,平时垃圾堵塞没人管,一到雨季就成灾。
马尼拉作为首都,本该是防灾重点,可主干道积水深达车轮高度,内涝严重。菲律宾年均遭遇20场台风,去年6场就造成160人死亡,今年更猛烈,但政府应对措施跟不上。
防洪项目资金屡被审计署警告挪用,却没人当回事。救援行动慢腾腾,主要靠卡车运物资,桥梁塌了道路毁了,直升机运输机很少出动。民众对政府的怨气越来越大,因为这些问题不是新冒出来的,早该解决却一拖再拖。
国际社会本该在这时候伸把手,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些跟菲律宾关系密切的国家。平时美军在菲律宾有9个基地,提丰导弹系统去年部署在吕宋北部,今年还搞演习,日本也提供军事支持。
可灾情来了,美国只派两架运输机,物资数量没公开,国际开发署的2.4亿比索援助是6月份定的,跟这次无关。日本捐了500万美元,对比损失来说只是九牛一毛。欧盟嘴上说关注,实际一分钱没出,上年给了120万欧元,这次彻底没影。
这些援助听起来有,但跟灾情的规模比,简直是杯水车薪。菲律宾民众觉得这些盟友关键时刻掉链子,让人寒心。
马科斯7月26日飞去美国见特朗普,谈关税协议,菲律宾对美零关税换来美方降1%,军方内部都骂这是赔本买卖,没提灾援的事。
回国后第四次国情咨文,他强调菲律宾与所有国家为友,不与任何人为敌。这话听着平和,但背景是南海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。
他感谢美国帮现代化军队,说菲律宾欠了美国的,说这些基地和导弹提升了菲律宾实力。可国内高层都没全出席,姐姐伊美·马科斯、副总统莎拉·杜特尔特缺席,显示出裂痕。
民众上街抗议,上千人喊口号,烧马科斯和特朗普的像,斥责关税不公,国家被卖。
灾后重建的压力更大,马科斯试图稳住局面,演讲中痛批官员和承包商勾结贪污,喊话说窃取公共资金的人该耻辱。可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,讽刺味重,因为他父亲老马科斯当年敛财至少100亿美元,家族在瑞士银行有3.56亿美元不明财产,遗产2030亿比索没缴税。
反腐牌没拉回人心,反而激起更多不满。国内舆论指责他贼喊捉贼,政治手腕笨拙,亲美反华搞得孤立。这些惨状,大部分责任在他肩上,众叛亲离的局面短期难变。
马科斯的政策转向亲美,本意是加强国防,可在灾情面前显得脱节。美军基地扩增,导弹部署,却没帮上灾援的忙。
日本提供救援力量,但规模有限。欧盟的空谈更让人失望。国际关系复杂,菲律宾夹在中间,亲谁远谁都得掂量。
可灾民不管这些,他们只想家园早日恢复,生活安定。马科斯的话“不与任何人为敌”或许是外交策略,但对内没平息不满,反而让抗议升级。
这场灾祸暴露了太多问题,从天灾到人祸,从国内治理到国际援助。
希望下次台风来时,人民能少些苦难。
参考资料
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在菲律宾二次登陆 环球网
股票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